冬春季节流感进入流行高峰期,可能呈现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,如何守护健康校园,新学期伊始一起来学习这份开学健康提示!!!
常见传染病
1.肺结核: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,主要症状为咳嗽、咳痰持续两周以上,同时还会伴有痰中带血、低烧、夜间出汗、午后发热、胸痛、疲乏无力、体重减轻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2. 流行性感冒:经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。常起病急、高热,体温可高达39℃~40℃,多伴有畏寒、头痛、背痛、肌肉关节酸痛、疲乏、咽痛、咳嗽等,部分可伴恶心、腹痛、腹泻、腹胀等消化道症状。
3.诺如病毒:随病人粪便、呕吐物排出体外,健康人如果饮用或食用了被其污染水、食物就会被感染。发病常以轻症为主,最常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,其次为恶心、腹痛、头痛、发热、畏寒和肌肉酸痛等。
4.水痘: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。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、头痛、全身不适、食欲下降等症状,全身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、丘疹、疱疹及结痂,呈向心性分布,前胸和后背先出,分布密集,而后向身体四周部位蔓延,面部较多,四肢较少。
5.流行性腮腺炎: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。主要症状为发热,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疼痛。
预防措施
1.科学防护:积极监测体温,掌握必要的自我防护方法,如七步洗手法、咳嗽或打喷嚏的礼貌动作、活动及如厕方式等,养成讲文明、讲卫生的习惯。
2.佩戴口罩:在人员密集的场所,如教室、食堂、图书馆等,建议佩戴口罩,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节,能有效阻挡病菌的传播。
3.保持通风: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。每天至少通风三次,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,让新鲜空气充满教室,减少病菌滋生。
4.生活方式:调整作息,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。合理饮食,营养均衡。适度运动,增强体质。
5.预防接种: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发生,控制疾病传播最有效的手段。

新学期让我们继续携手守护健康,强化日常防范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